发布日期:2024-10-15 22:20 点击次数:184
与此同时,当前主流存储芯片厂商已经开启了涨价模式。
本周公布非农就业数据,目前市场普遍预计,5月将增加18万人,失业率稳定在3.9%,平均小时工资环比预计从0.2%小幅升至0.3%。看实际数据到底如何。
编者按:炎炎夏日,“文博热”也伴随着暑假出游的高峰期持续升温!当参观博物馆成为了新时尚和旅游打卡点,以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南博物院为代表的知名博物馆显得有些不堪重负。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对观察者网编辑说:“设计最大承载量每天4000人的博物馆每天已经放进12000人,而这12000张票每天有60万人在线抢。”
如何缓解这种文化需求下的供需矛盾?最新的数字科技与AI技术如何助力这轮文博热?文博产业如何借助这轮东风既满足“内需”又做好“外宣”?风靡一时的文创明星产品是如何诞生的?带着这些问题,观察者网在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的发布会上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进行了对话。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
观察者网:首先非常感谢侯馆长能够接受观察者网的采访,我们知道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 华夏宝库”,我们都说博物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您觉得陕历博独特的气质是什么?
侯宁彬:“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是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时,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对我们的评价,我觉得这高度概括了陕历博的气质。
陕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兴盛的4个时期——周秦汉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上和地下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资源禀赋,所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不管是在藏品收藏,还是在展览策划,或者是在教育活动策划方面,我们的重点就放在了周秦汉唐这四个时代的文化。通过对周秦汉唐文化的弘扬,完整反映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陕西这片土地所产生的文化,以及它对于中华文明的推进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也是博物馆长期以来思考的发展方向。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观察者网:这几年的“文博热”推动了各大博物馆一票难求的火爆,连带着出现了一系列诸如黄牛抢票、过于拥挤导致体验感差的现象。有人说,博物馆现在是“过热”了,对此您怎么看?陕博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平衡大众的需求和体验感?
侯宁彬:首先我觉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走进博物馆来感受我们的文化,体验我们的文明,这是一种好的现象,有助于大家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因为热度过高、观展条件有限而去限制老百姓走进博物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另一方面,既然社会出现这样的需求,博物馆就应该尽力去化解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但是陕历博作为一个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博物馆,要在一夜之间去解决这样非常突出的供需矛盾,那也是不现实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可能是全国博物馆中,一票难求现象比较突出的博物馆之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设计的时候,其本身的最大承载量只有4000人,而今天已经放到了12000人。也就是说,在物理空间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最大承载量放大了三倍。
这样一来,无论是对博物馆本身建筑,还是内部设施,都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加速对内部展示空间的改造以及对落后设备的更新,以此来满足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的需求。
其实我们每年暑假都会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在保证文物安全和设备运行的情况下,早半个小时开馆,晚半个小时闭馆,这相当于接待公众的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如此一来,最大承载量可以从12000放大到13000或者是14000,等于能够多解决2000人进馆参观的需求。
但这远远不够。每天有60万人在抢这1万2千张票,这种供需矛盾要一夜之间解决,是根本不现实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博物馆人会尽最大努力,让更多希望走进博物馆体验的公众,能够得偿所愿。
在文博热之下博物馆游人如织
观察者网: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一票难求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博物馆环境好还免门票,基本没有参观成本,吸引了旅游团、游学团。所以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恢复收费,以价格门槛来排除掉非核心参观者人群,让真正的爱好者享受博物馆时光,您怎么看?
侯宁彬:的确有人提出博物馆应该恢复一定的低价收费,这其实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方式之一,但我觉得过于简单化。博物馆应该尝试多种解决路径,而不是通过收费这种一刀切来限流,这样太过粗鲁了。
更何况恢复收费本身就与国家的免费开放政策相冲突。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展览策划、藏品保护、展馆管理、研究等等,这些经费都来源于国家,所以博物馆的运行要以国家政策作为依据。
如果说在尝试了多种措施后,依旧解决不了供需矛盾,这时我们可以向国家建议,适当恢复收费,以此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参观环境,这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一刀切过于简单化,而且也未必有用。
观察者网:是的,以今年上海博物馆的埃及特展为例,虽然有收费的门槛但如果展览本身很有吸引力也难以避免拥挤。另一方面,要解决博物馆的供不应求,文物的数字化也是其中一条路径,比如在“山海”这样的数字文博平台里,对文物进行高清数字采集,大众通过APP就能360°欣赏高清文物。但脱离了博物馆氛围的文物如何保持其吸引力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陕历博目前会对这样的文博平台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如何让“线上”的文物更有吸引力?
侯宁彬:首先,陕历博会委托山海的制作团队帮助我们采集文物的相关的数据,然后把数据授权给平台,让更多人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能够看到更多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包括我们深藏在库房里边的一些藏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更多地了解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
确实如你所说,在线上平台上看文物,可能会少了一些我们面对博物馆展柜、听着讲解时的那种现场仪式感。但我想随着技术迭代的加快,特别是AI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在网上平台感受文物魅力的时候,那种真实感会越来越强。
线上平台完成了数字化采集后的文物“菜单”山海APP截图
比如,我给“山海”APP提过建议,可以在APP里设置一个展览主题,比如丝绸之路或者秦汉文明,然后列一个文物菜单,再使用平台的数据把这些数字化的文物提取出来,在AI营造的虚拟空间里想怎么摆放就怎么摆放。还可以让用户在自己的个人空间里用这个模式,根据自己的爱好“策展”,传递每个人对于文物独特的思考和理解,然后分享在平台的社交空间,让大家来点赞,这样会让用户有很强烈的成就感。甚至博物馆可以选取用户的高人气策展作品,把这个虚拟的展览变成线下的实体展览。
我想这样的成就感会是我们仅仅作为参观者访问博物馆的很多倍,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成为博物馆的文化使者,不仅加强了个人和博物馆的链接,也帮助博物馆来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其实我们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和官网上就有一个叫“我在历博办展览”的虚拟空间,可以让用户策划自己的展览。像山海APP这样的更大的公共平台可以有更多的资源,集合全国乃至全世界博物馆的数字信息,我想用户的体验会更丰富、更有趣。
观察者网:随着国家免签政策的开放,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形成了一个“China Travel”的热潮。但是很多外国人来中国看个新鲜,好像并没有形成逛博物馆的热潮。对普通外国游客来说,要通过文物感受中华文明的厚度还存在门槛。咱们文博界有没有思考或计划,在中国游这样的潮流下,降低一些门槛,让他们对中国文物感兴趣,通过文物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侯宁彬: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多是通过展览来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文化故事。我觉得通过线下展览和线上的数字文物信息的普及,帮助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非常有必要。通过参观和了解中国的文物,外国人能够解读到中华历史的独特性或者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就会对中华文化有更多方面的了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有很多文物流失在海外,比如一件彩陶或是一件玉器,很多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能够第一时间认定这是中国的文物。他们可能会认为是越南、印度或是日本的,毕竟这些文物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或是相似性。那么在平台上看过中国文物的外国人,面对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时,就能认出这属于中国文化。更有甚者,当他发现有人倒卖,或是破坏文物时,或许就会加以制止。
此外,通过文物向国外受众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像山海APP这样的数字文博平台其实也给外国人带来另一种感受——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我们愿意把自己的资源放在公共平台上,与世界人民共享,传递出这样一个理念——中国人愿意拥抱世界。这有可能修正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偏离理解。
访问中国的外国游客在辽宁博物馆参观新华网
观察者网:陕历博有针对这些外国游客的相关策划吗?
侯宁彬:中国如今的数字生活对于来华旅客来说其实是挺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国外受众服务的理念,为他们来华旅游创造条件。比如陕西文物部门有一个专门的英文平台,帮助外国人预约陕历博、兵马俑等博物馆的门票,而且他们通过银行卡就能完成支付,不一定非要支付宝或者微信,甚至他们在国外就能完成预约,到时候凭借支付单据就可参观,在陕西的几个重要博物馆或旅游景点畅通无阻。
观察者网:和文博热一起火的是文创热,小到冰箱贴、便笺纸、笔,大到珠宝首饰、汉服等等,感觉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那么这些文创产品是由博物馆自己的部门设计,还是说是和运作文创的商业公司合作呢?
侯宁彬:关于博物馆文创的生产模式,有的是博物馆人自己设计,委托其他人打样,然后自己生产,自己售卖。有的是我们把文化元素提炼出来后,利用第三方的技术和人才来设计我们需要的产品。所以这是一种多渠道的经营模式。
但文创产品不能过于简单化。仅仅是把镇馆之宝这样的文物做一个仿制再售卖,这样的模式已经非常落伍了,大家也不太认可。现在需要的是把大家感兴趣的文物元素提炼出来,然后叠加在日常的生活用品上。
比如平常穿衣服、吃饭的时候,突然间看到一个文化元素,回忆起自己曾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买过一个文创产品。只有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个文创产品,才有可能喜欢这个博物馆,才会经常走进去欣赏。
所以现在需要做一些市场分析,去了解年轻人、老年人、男同志、女同志都在关注什么?社会潮流是什么?在文创研发过程中,所有要素都要去分析。
观察者网:您可不可以给我们列举一两个陕历博做得特别成功的文创单品?
侯宁彬:一个是唐妞。它是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朝仕女俑为原型打造,糅合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出的独特卡通人物。基于这个IP的文创有抱枕、冰箱贴、行李牌等等,这些东西在博物馆卖得非常火,经常会断货。
这是因为大家认可了这样一个又萌又可爱的女性形象的IP,现在在西安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类似于唐妞的不倒翁。这样的IP我觉得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要把老百姓感兴趣的东西IP化,也就是说博物馆在开发文创产品的时候要有品牌意识,要培养一个IP,赋予IP生命力,不断升级迭代。
陕历博文创著名IP,可爱的“唐妞”形象
还有一个是和周大福联合推出的“传承系列”贵金属文创。就是把唐代出土的金银器上,寓意美好的文化元素提炼出来,叠加到首饰上面。在陕历博购买一款具有历史文化元素的贵金属产品会具有仪式感,和在商场里买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博物馆人可能不擅长做贵金属,也没有那样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将文化元素授权给专门的品牌,让他们去开发、研发、生产、销售,进行链条化的经营,而博物馆方面也能取得一定收入。
只有适合我们博物馆文化传播,在社会上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才能和我们合作,因此我们不担心出现文创产品具有热度后配资网上炒股平台,泛滥化或娱乐化的现象。